2025年10月12日下午三点,数学与统计学院特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光明教授,在立志楼A601作了题为《教育硕士实践成果的价值意蕴、类型特征与评价标准》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汪卫副院长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图|汪卫副院长主持)
讲座中,王教授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刷题应试”“家教关系”等现象,指出教育工作者应“明确何为真正重要之事”,并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图|教授讲解)
他进一步阐释了实践成果模式的多重价值:旨在重构教师发展生态,推动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精准对接“双减”、新课标落地等基础教育现实需求,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激发微观创新活力,促进教育理论向可操作方案的转化。
(图|讲座现场)
在学术呈现方面,王教授指出,无论是学位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还是应用设计报告,均需兼顾学术规范与实践价值,全面检验学生的理论功底、研究能力及问题解决素养。
(图|学生提问)
整场讲座内容深刻、案例翔实,为我校教育硕士的培养与学位论文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与实践方向,在现场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图片:彭乐乐
文案:曾灿
一审:丁爱霞
二审:彭秀芬
三审:汪卫